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信息 > 实验室动态

我室揭示我国东北地区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分布机制及影响

副标题:

时间:2024-04-16  来源:文本大小:【 |  | 】  【打印

  129I因其较高的裂变产额,成为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人工放射性核素之一。随着人类核活动的快速发展,其产生的易挥发性的129I很容易释放到环境中,对环境健康造成辐射危害影响。然而,目前关于129I在环境中的迁移沉降机制尚不明确,使得核活动或核事故之后的核环境安全影响难以科学准确地评估。

  基于此,我室侯小琳研究员团队首次系统分析了我国东北地区表层土壤中(100个)放射性核素129I水平分布。结果显示:(1)我国东北地区大多数地区土壤中的129I水平处于全球沉降水平;其中内蒙古中部地区发现异常的129I高沉积区(图1),较全球沉降水平高约一个数量级。(2)通过与亚洲干旱区的核试验场周围土壤中129I水平对比,该工作首次揭示了沙尘传输是我国东北地区129I的主要输入方式之一;(3)讨论了内蒙古中部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及气象因素对该地区沙尘携带的129I沉降的有利影响(图2和图3),及该地区有利的地表环境对放射性核素保留的促进作用(图3)。

  该研究系统重建了历史核活动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核环境安全影响,大范围系统地解析了挥发性放射性污染物在环境中传输沉降机制,为放射性污染物在我国陆地系统的迁移传输机制提供了新认识,有助于科学评估核活动对我国核环境安全的影响。

  上述研究成果于2024年3月15日正式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王妍芸助理研究员为第一作者,侯小琳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12305337),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XDB4000000),科技部基础专项(2015FY110800)等项目的共同资助。

 

  全文详见Wang Yanyun;Shi Keliang;Fan Yukun;Zhang Luyuan;Chen Ning;Liu Qi;Hou Xiaolin*;

  Sources of highly regional 129I in soils in northeast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4,171777;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4.171777。

  

   

  

  图1. 我国东北地区129I/127I分布图

  

   

  

  图2. 东亚地区春冬季平均(1951-1980年)500hPa流场图

  

   

  

  图3. 北半球中高纬度带的平均风场图(700hPa和900hPa)及植被覆盖率(1990-2010年)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