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室揭示中亚地区多年代际至百年尺度水文气候变率
由于年龄控制、分辨率和可用代用记录长度的限制,了解中亚地区多年代际至百年尺度的气候变率仍然具有挑战性。
近期,我室“极端气候事件及影响”团队(EXCEIS)谭亮成课题组通过分析吉尔吉斯斯坦费尔甘纳盆地的中晚全新世高精度测年(误差小于6‰)、高分辨率(约4年)石笋氧同位素记录,揭示了中亚地区多年代际至百年尺度的水文气候变率及其强迫机制。研究发现:(1)中亚水文气候记录表现出显著的多年代际和百年周期。(2)中亚地区的干旱事件可能是由太阳活动减弱和北大西洋涛动(NAO)的正相位驱动。(3)中亚水文气候记录的多年代际振幅波动(50-90年)与格陵兰温度变化和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指数一致,在主要的冰漂碎屑(IRD)事件期间都呈减弱状态,可能是由于淡水输入和内部大气的随机扰动。
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期刊上,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博士生米翔为第一作者,谭亮成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2325705)和中国科学院项目(xbzg-zdsys-202217、2026PVA0077)的资助。
全文详见:Xiang Mi, Fangyuan Lin, Ashish Sinha, Dianbing Liu, Huiru Tang, Lvfan Chen, Xu Lin, Qiong Zhang, Rustam Orozbaev, Liangcheng Tan. Solar activity and air-sea interactions in the North Atlantic drive multidecadal to centennial-scale hydroclimate variability in arid Central Asia during the Mid-Late Holocene.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25, 680, 113327. 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25.113327.

图1 去趋势的F11氧同位素记录与太阳活动记录对比

图2 中亚多年代际水文气候变化与北大西洋和格陵兰记录对比
附件下载: